义门陈历史

创建了聚族3900余口,15代不分家的历史奇迹--天下第一家

陈姓起源及发展演变

陈姓是黄帝之孙颛頊的裔孙虞舜的后代使用的姓氏。虞舜(三皇五帝之舜帝)生于姚地故姓姚。尧在禅位于舜之前,为了考察他,
叫他搬到妫水旁居住,舜的部分后代便以这条河为姓称妫氏。其间,部分本姓是姚的又改回姚姓,有的没有改回来便发展为其他姓如陈姓。

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满即妫满乃舜帝三十四代孙。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周武王为了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封国于陈地(今河南淮阳县,故称老陈户),谥号胡公,建立了陈国,满的子孙有的以国为姓即是陈姓的由来。从西周初年的陈胡公满开始距今三千多年。

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胡公满传至十代孙妫完(陈完),逢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其他如陈潜公之子陈衍,陈哀公之子陈留,陈湣公之子陈琏等四处逃散。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由陈姓改为了田姓。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得到了周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公元前221年,秦灭齐。齐王田建的子孙在亡国后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的分化。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姓为王,王莽为其后裔是王姓最重要一系,故有“天下陈王是一家”之说。田轸复姓回陈姓即陈轸。轸到楚国为相,后迁回颍川。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延极广,素有义门陈的美誉。

本支系颍川藉义门陈后裔。开端于湖北黄县洛马城居孝感乡,应是江州义门陈氏于宋仁宗颁旨分庄后之麻城庄或孝感庄一系。流淌的是贵族血脉,基因中浇铸的是义存天下。自孝感迁至西蜀,始于何时无从稽考。据族谱记载入川先祖并非移民之列,也不是为了逃难,而是进川为官,且官职颇高,谱言显宦可知其地位显达。至于官居何阶,升迁何地,为避连绵战乱又避难何所均无从查证。此乃我派族人待解之谜。位及显宦,却消声于涛涛历史长河中无绩可彰,埋没于荒野蔓草之下无迹可循,殊知世事无常,唯生命可叹,只亲情可养。

又不知历经多少代,才来到谱中所记一世祖萬镐祖时代,二代杞望,三代心杰。。。。。。六代祖玉瑫等编著族谱(1782年),终致历史脉络渐次清晰,终觉木有本而千枝万叶,水有源而大流小派,人之生息繁衍可追溯大脉派之身世焉!据谱推断,入川先祖 大致在宋朝中叶距今约700年。由三祖心杰身世推断,我支脉派至少在明万历年前(1573-1620)就落户广安,距今约400-500年。铜梁,涪陵,遂宁等地应该有杞望祖心杰祖的后裔,需查证。

本派班字:

萬杞心立大 玉学在昌荣

达人景开泰 依上有德贞

孝思维则久 家一政自明

国朝登良俊 观光相治廷

据此而追根溯源,寻亲探祖之陈氏子孙,你之根本在今四川广安太山场。

义门陈的来历

据传,周朝后期,在颍川黄河岸边的九龙口居住着一群陈氏先民。家中家规严明,治理有方,上贤下孝,礼仪兴邦。他们五世同堂,老少人口达九千多人,最长者为家长(女)120多岁,大事仍有决断权。百岁老人亦百人左右。其中,最有能力的五兄弟分管“农桑,织造,商贾,保安,粮草医药礼仪”。他们各施其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设有老人院,幼儿园,大食堂,实行的是“大同制度”。婴幼儿不分你我,按序按需喂养,衣服统一调配,孩子饭菜一律供给制。

当时,大家庭正好有一百条犬,最长者不知年龄,只知其眼已瞎力已衰竭。百犬亦通人性,知其尊老爱幼,若进食,都要等老者吃了才肯动口。这就是“百犬同槽”。

后来,人丁兴旺,家声沛振,以及百犬同槽的美誉从民间传至朝廷,遭奸臣嫉妒,向皇上进谗言,认为陈家之兴旺义举威胁国家危及皇权,一定要消灭。黄帝觉得百犬同槽之事太神奇,决定亲自前去看看。到了陈家,先将老犬控制,然后再放九十九份精致糕点于九十九只犬前。所有的犬都不予理睬。后将老犬送至同槽,老犬食后,其余犬才纷纷进食。黄帝大喜过望,感叹不已,亲自为陈家赐匾“义门更新”,并敕封了陈家。

这应是“义门陈”的来源。

历史公认乃“江州义门陈”。唐僖宗敕匾“义门世家”,书“借问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而得名。江州义门陈属颍川陈氏后裔。

十三代嫡孙陈景过(健全)翻编。2016.3.31.

颍川堂

颍川是一个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古老的颍水,也称作颍河,发源于中岳嵩山,迤逦东下,流经河南登封、禹州、许昌、临颍、周口、颍上、阜阳汇入淮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也建都于颍川。颍川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代表姓氏

颍川堂的代表姓氏主要有赖氏、陈氏、钟氏、邬氏、甘氏等。

堂号对联

虽然一些姓氏有着共同的堂号,但其对应的门联是有区别的。赖氏颍川堂的对联为“秘书世德,上策家声。”陈氏颍川堂的门联为“柳溪世德,循铎家声”。钟氏颍川堂的门联为“金陵世德,越国荣封”。

赖姓,堂号颍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积善。堂联:秘书世德;上策家声。

陈氏,堂号颍川、汝南、敦睦。堂联:颍川世泽,世胃家声。东山世德;颍水家声。汝南世德;御史家声。柳溪源远;循铎声宏。

钟氏,堂号颍川。堂联:颍川世泽;太傅家声。荥阳世泽,花县家声。晋阳世泽;长史家声。

甘氏,堂号颍川。堂联:望出渤海;源自甘国。

颍川堂陈氏门联:柳溪世德 循铎家声。

柳溪世德--颍川堂义门陈美誉满天下,这种高贵品德犹如柳溪一样世代流传。似涓涓溪流奔流不止,生生不息,义德传至永远。

循铎家声--义门陈持家立业循章守纪,遵依法度,视法律为最高行为准则,致家声沛振,繁衍昌盛。陈氏美誉代代袭沿,不得怠废。

十三代嫡孙陈景过(健全)编析。2016.4.5.

江州义门陈

江州义门陈,属颍川陈氏后裔。位于江西省德安县东桥镇的义门陈村。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陈旺公迁居德安,开基置业。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族内部管理制度。他们义聚一堂,数代同居。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他们和谐团结,安居乐业,崇文尚文,风雅文明。3900余口人用自己的实践,论证“义门陈”实现了孔孟儒家的大同世界,构建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古代和谐社会。他们礼仪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自旺公开基历15代,320余年不分家,近4000口人 和谐相处,得到了近十位皇帝的旌表及历代名流的赞誉。创造了十个人间第一:

一,创建了聚族3900余口,15代不分家的历史奇迹--天下第一家;

二,树立了忠孝敦睦和谐文化的光辉典范;

三,制定了我国民间第一部完整的家法;

四,创造了家族式公社生活,早于西欧乌托邦理想主义社会600多年;

五,创办两级学校,对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外推行资助金,创我国民办教育之最;

六,“百犬同槽”列为世界文化奇怪,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七,创办世界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

八,推行“一夫一妻制” ,将娶妾养俾视为不肖子孙;

九,我国唯一一个下圣旨分家析产的家族;

十,创办“寿安堂” ,为我国最早养老院。

十三代嫡孙陈景过(健全) 整理。

义门陈大分庄

对义门陈实行大分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抑制义门陈发展,恐其日益壮大危及皇权;二是将义门陈氏作为封建社会的榜样推行全国,以教化天下更好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1062年3月,宋仁宗在文彦博,包拯,寇准等建议下,以义门陈为全国学习榜样为由,下诏大分庄义门陈。将3900余人 中的“能人”(当时有43人在朝为官除外)选为庄主, 由庄主将义门陈治家经验推广全国。第九世家长陈泰,将千人锅吊在祠堂天井上空,割绳摔锅,数其碎片为291片,则选291位庄主均分义产,将3900余口人迁分全国七十二个州郡,一百四十四个县。

1063年七月开始,从义门古镇的大石板街至义门古官道上,车杖滚滚,轿马熙熙,扶老携幼,各位庄主带领各自一帮人依依不舍离开自己的家园,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离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乡。 这支迁徙大军绵延不绝,历时数月。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家族,最悲壮,最恢宏的大分家。从此,“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遍布全国。广安太山场义门陈应属麻城庄惑孝感庄。

广安太山场义门陈十三代嫡孙陈景过(健全)整理。

广安太山场义门陈族谱记古训家风

家规十条引言:夫家规者,立法于一家,以箴规于一家之人也,符人情合天理,非特设一机槛。按法律践典常,约规于正途。镌之于谱,诚以家法等以王法,愿我族人触目惊心。

一,尊卑,无德,违背伦理。门内之谊莫严于尊卑,齐家之道莫要于正伦。紊内外之伦即同禽兽之类,败家莫甚于此举。振门风责在族长。

二,不得轻慢父母

三,不得妒忌公姑

四,兄弟不得相伤

五,教子必以正道

六,异支不得乱宗

七,戒淫不得胡为。百恶淫居其首,四律奸为第一。

八,不得盗窃财物

九,乏嗣例当娶

十,不得谮犯名号。派系虽繁各有名号,宗族大小最严谮犯。

广安太山场义门陈族谱记

太山场义门陈班字寓意解析

萬杞心立大:义门陈氏家族万世师表,皓如明月,灿若星辰,企盼陈氏子孙心灵高洁树立远大理想;

玉学在昌荣:冰心玉洁,冰雪聪明,潜心学习,重视文化教育,在于发展陈氏家族,使得昌盛繁荣;

达人景开泰:达到每位陈氏子孙愿景,三阳开泰,好运不断;

依上有德贞:继承,依附依靠上辈们开创的优良家风家教,让后世子孙具有高贵品德和坚定节操;

孝思维则久:具有孝道的思想维持我陈氏家族就能够长久;

家一政自明:整个家族上下能够思想统一,那么家族的集体事务自然明明白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以致一片光明;

国朝登良俊:国家朝廷荣登我陈氏子孙优秀才俊;

观光相治廷:观察学习仰慕,光耀我陈氏子孙中相帅之士管理朝廷治理社会。

此40班字编于200多年前,虽有其美好寄托,亦不免有历史局限,时代背景的产物,取其精髓即可。

十三代嫡孙陈景过。
2017年3月27日。

族谱厡录——注析

三代祖心杰,明崇祯十三年秋庚辰授黔省思南府总戎。至明光乍陨,清运新兴,解组而归梓里。时见家人离散,栋宇瓦砾,遂择居賨城正街。

后国朝安靖,诏授原职。祖守忠耿之志,坚辞不受。又以沽市,非成家裕。

后之地因,迁城西帅家沟立业。

解析:崇祯十三年——1640年,祖22岁。

总戎:统管军队,管理军事之职。亦谓总兵,相当现地方军区司令。

解组:辞官回乡。

賨城:指广安。

回祿天灾:即回禄之灾之意。即遭遇了火灾。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六至九品授以敕命。

诰: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五至一品授以诰命。说明祖至少五品以上职务。

据此文撰述可知三代祖乃青年才俊,文韬武略,忠君爱国,义性昭然,秉性耿介。此实我陈氏子孙学之楷模,吾派陈氏家族之无限荣光。

 十三代嫡孙景过录析。
2017年2月27日。

广安太山场陈氏家谱摘录

始自萬镐祖,建业于鲤鱼浩江右大屋基。镐祖之前,原籍湖广黄州府(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现湖北黄冈市)麻城县孝感乡人,多登仕版。 俱以避乱而忘蹟(蹟同迹),世无可考,不敢妄著。惟镐祖葬于鲤鱼浩大屋基中嘴,尚有碑誌以为始。祖妣何氏。

二代祖杞望。望祖一派实繁有人。但因逆乱而散四宇,未知住所。重庆盐井坝大梁城(现北碚与合川之间的大梁城,待考证)并重庆涪陵地区本姓系属望祖后裔(需前往查证望祖后裔情况)。家族失其宗谱,派系无稽考。惟望祖葬柏树沟嘴鲤鱼浩终一层,坟尚有碑誌。

三代祖心杰字玉庭。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十月九日辰时鲤鱼浩生。原任贵州思南府总镇享年69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七月二十日酉时城西明月乡帅家沟卒。 葬擦旗山左岭脉下九峰终岭天穴杜应若宅右(明月乡有心杰祖后裔否?待考证)。尚有碑誌。祖妣张氏,明天启六年(1626年)丙寅六月二十二日酉时遂宁县大南街生,享年八十五寿。 康熙48年(1710年)乙丑七月十五日酉时卒,葬鲤鱼浩柏树嘴右首一层坟,尚有碑誌。生长子早故,次子立羽,三子立青,四子立雄(或弘?),五子立屏,长女适重庆府韩氏,次女适汗石(何处?)老吴。 祖妣梁氏,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9月17日未时铜梁县大南街生,享年八十五寿。康熙54年(1716年)乙未三月初四日未时卒,葬柏树嘴左首一层坟,尚有碑誌。生一子立宏,一女适安溪口(何处?)李氏。遂宁与铜梁有心杰祖后裔否待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心杰祖逝世后其夫人及子女应全部或大部分又回到了鲤鱼浩老屋基安家创业,遂致吾太山场陈氏子孙繁茂昌灿。

十三代嫡孙景过录析
2017年2月24日